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书中构建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现实议题为背景,为解决传统的宏观政策和理论框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查看详情本书是《多嘴集》的重要延续,收录了作者2013年到2015年之间发表在《环球时报》等媒体上的短篇评论。文章涉及金融、经济、文化、国际外交事务和一些热点议题,短小精炼,视角独特,语言犀利。其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给读者以新的启发。
查看详情本书是国内首部中美两国军官和军事学者“碰撞”的出版物。戴旭与美军“中国通”马伟宁分别从中国和美国的角度出发,就当前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之间、中美日之间等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
查看详情《美国的焦虑》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前《环球时报》编委,评论执笔者之一王文多次访美的手记。王文曾是中国传媒舆论旋涡中的人物,现在则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这样一家新兴智库扮演智囊角色。这书稿就是王文院长以记者、学者的不同身份多次访美,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深度的接触和理性的思考。
查看详情《2016:G20与中国》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016年3月最新出版的智库系列图书。2016:G20与中国》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G20的前世今生,全面论述了G20的起源与作用、议程设置、机制建设、主要使命以及目前G20体系面对的国际形势,并通过对“全球经济治理”这个根本大背景的思考,探讨“G20的全球治理工作”以及“2016年G20与中国关系”。书中另有附录介绍G20各国国情、历届峰会公报、G20的政策承诺与落实情况、G20的组织架构,以及对G20一些专门术语的解释和国际智库对2016年中国G20峰会的建言。
查看详情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与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合发起,40多位专家参与。工作小组顾问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方召集人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外方召集人为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席主任Simon Zadek。
查看详情《财富新时代:如何激活百姓的钱》不是专门探讨金融、资本等学术问题的,而是运用金融理论去分析、探讨、回答现实课题的。从本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赤子之心,也看到了对百姓财富、民生福祉的关爱之情。
查看详情本书的特色在于,本书文章来自人大重阳主办的G20智库论坛,文章的作者均为均是G20的代表性智库和国际相关组织的专家学者,是G20各国政商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是目前对G20有关问题**的探索和解读,具有国际化视角。
查看详情本书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沿线各个国家、政商学研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为推动经贸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的繁荣贡献真知灼见。
查看详情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需要,从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需要,从贸易畅通需要、地方发展需要、国际贸易平衡需要、理论研究需要等方面出发,围绕“一带一路”长期规划,在充分借鉴吸收国际贸易及城市竞争力等领域的理论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并选取国内外沿线城市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查看详情本书以2014年9月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第二届G20智库论坛为契机,收录了G20智库代表参会论文以及人大重阳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从G20与综合增长战略、金融改革、全球治理等方面入手,来谈G20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并对中国如何在G20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行了深刻剖析。
查看详情《生态金融的发展与未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推出的国内第一部生态金融蓝皮书,本书汇聚了生态金融研究领域国内外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
查看详情